中央文明办31日在江苏连云港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,并发布10月“中国好人榜”。经广大网友点赞评议,身中5刀仍勇斗持刀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等106位身边好人光荣上榜。其中,我省4人荣登“中国好人榜”。
他们分别是:
身中5刀仍勇斗持刀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。
刻苦钻研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“土专家”蔡士学。
特警15年“逢敌必亮剑”的警队楷模何川。
精心照料瘫痪儿子37年的老母亲董荣端。
吕保民,男,1969年10月出生,石家庄市无极县人,退伍军人,自由职业者。
2018年9月8日,无极县东中铺菜市场早市上发生一起持刀抢劫行凶案件,正在市场经营的吕保民见义勇为,挺身而出,联手热心群众制服了犯罪嫌疑人,在与歹徒搏斗过程中身中5刀,后经紧急抢救脱离生命危险。连日来,吕保民同志先进事迹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,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,引发网民热烈反响,他也因此被表彰,获得“河北好人”“石家庄市见义勇为模范”“石家庄时代新人”等一批荣誉称号。10月9日,中共河北省委作出《关于在全省广泛开展向吕保民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》,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精心组织、广泛开展向吕保民同志学习活动。
抢劫未遂,男子挥刀乱刺
9月8日早上7点左右,在市场进货的一名妇女忽然被一个背包男子抢夺挎包。妇女的儿子小翟和抢包男子争执起来,谁知凶狠的歹徒竟掏出尖刀捅向小翟。身穿蓝色大褂、在早市上做鸡蛋批发生意的摊主吕保民看到了这一幕。他走到行凶者张某的身后,拽住他身后的背包,企图把他拉开,但没能奏效。大约半分钟后,受害人翟某再次中刀,倒在了地上。此时,行凶者张某准备转身离开,而吕保民再次拽住他的背包。行凶者张某开始拿匕首挥向吕保民。在与行凶者张某周旋的过程中,吕保民寻找着时机。等张某再次转身离开的时候,他迅速冲了上去。
被刺5刀,他仍没放弃追赶
一番搏斗之后,吕保民没能把行凶者张某制服,张某朝路口的一条街道移动,吕保民立即追了过去。经过第二次搏斗,行凶者张某返回主路,向另外一条街逃窜。而此时,吕保民的脚步已经不稳,因为在与行凶者搏斗的过程中,吕保民已经被刺中了好几刀。面对持刀而来的行凶者,有人和吕保民一样,选择了追赶。最后,小卖部的店主王玉强、小饭店的厨师向本令和吕保民三人合力将行凶者张某制服,交给了公安人员。之后,吕保民和被害人翟某被赶来的救护车一同送到医院进行抢救,翟某因抢救无效死亡,吕保民经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。经过一个月时间的治疗,吕保民康复出院。事后,参与抢救的医生发现,吕保民身上被刺5刀,右侧第三肋骨骨折并发开放性血气胸,腹部开放性损伤,多侧肌肉断裂,伤情危重。
退伍不褪色,牢记军人使命
今年49岁的吕保民,1984年入伍,曾服役于北京武警九支队十四中队。服役期间因表现突出,先后两次受到部队嘉奖。1989年退役后,吕保民回到老家搞过维修、做过小买卖、近十来年一直从事鸡蛋批发生意。吕保民讲,之所以能够面对行凶者挺身而出,和他在部队5年的历练有关。
接受媒体采访时吕保民说:“面对恶人,我觉得作为一个公民都应该去制止”“没想当英雄,自己就是好点儿的人”“假如真再碰到这事,我肯定比这干得漂亮”。
网友纷纷为英雄称赞:“世上还是好人多,这是我所坚信的,人之初,性本善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,也不能忘!”“向好人致敬!!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道德的真谛!”“大力表彰见义勇为,社会风清气正”。
2009年,蔡士学在吴桥县工商局注册成立了“吴桥县士学粮棉专业合作社”,承担着吴桥县农业局育种实验示范推广项目,合作社成立以来,蔡士学每天起早贪黑、专心经营,终于实现了他的理想,合作社做到了民办、民管、民利。多年来,合作社为全县种植户增收超过亿元,在全县起到了极大的示范作用。
跑市场——订单农业为吴桥农民吃上“定心丸”
搞科研——“土专家”勤奋结“硕果”
助扶贫——一片丹心,无私奉献
多年来,蔡士学多次受到各种表彰,面对荣誉,他经常说:“我就是一个农民,这辈子能为农民兄弟做点事,觉得自己还有点作用,就很欣慰了。”
何川,廊坊特警支队教官。他一直勤奋刻苦,任劳任怨,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。从警十余年来,何川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精神、逢敌必亮剑的信念、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的魄力深深感染着支队每个人,是大家心中的楷模。
何为亮剑精神?“亮剑”从字面上看,“亮”字有两层意思,一是敢不敢“亮出来”;二是“如何亮出来”。前者代表的是勇气、是态度;而后者则代表的是能力,是行动。因此“亮剑精神”是一种勇气和能力的统一体,是态度和行动的高度统一。
他时刻牢记“平时多流汗、战时少流血”的口号,把每一次日常训练都当做实战准备,从未放松过。炎炎夏日,他身着作训服趴在近70℃高温的水泥地上练习射击,一练就是半天,每次起身都会在地上留下一个人形的湿印,衣服更是被汗水浸湿又沤干,晾干后满是白色的汗碱。冰雪隆冬,头上衣服上冒着热气,冷风一吹,透心的凉。这一切,就是何川15年训练的缩影。
董荣端,邢台隆尧县千户营乡唐家庄村一位普通而又平凡的老人,当时光穿越了37个年头,当一头乌发变成了满头银丝,董妈妈用母爱演绎着生命的奇迹;72岁董荣端老人和75岁老伴潘明玉不离不弃,无怨无悔地照顾着重度肌肉萎缩丧失行动能力的儿子潘志通和82岁的老哥哥,用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,用亲情维系着一个完整的家。
37年前,潘志通还是个13岁的孩子时,他被医生诊断为肌肉萎缩,最多只能活到20岁,而且还随时有可能完全丧失行动能力。孩子突然患上这个病,这对于一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。曾经有人劝他们放弃,说:“即使孩子勉强活下来,对你们来说也是一种负担。况且,家里这么难,还有老人和别的孩子,你们就别再四处奔波了。”但是董荣端夫妻俩从未想过放弃,他们用37年的亲情呵护守住了完整的家,诠释了什么叫不离不弃,什么叫父母恩、寸草心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潘志通的病情不断加重。在20岁那年,他彻底失去了行动的能力,吃饭、睡觉、大小便都要靠父母来帮助。有时看着父母用尽全身力气搬他上床,看着父母脸上汗珠如豆粒般滚落,他内心满是自责和懊恼,也曾冲着父母发脾气:“为什么让我这样毫无尊严地活着?我不要再这样活!”其实董荣端老人知道儿子的心思,每次潘志通心里难过,她总会轻轻地抚摸着儿子的头,微微笑着说:“因为你是我的儿子,因为你要陪着我走余下的路。儿啊,有你在,我们这家才叫家。”
如今,已经满头白发的董荣端老人依然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忙碌,董妈妈总说:“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。”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”董荣端用一生的心血守护着重病的儿子,慈母大爱感天动地,为世人争相传颂,为天下母亲楷模。